导读:在刘晓鸿看来,在迈向全国市场的道路中,鉴于全国统一碳市场很有可能采用有偿拍卖与无偿发放相结合的方式发放配额,而广东是全国首个探索部分配额实行有偿分配的试点,因此,与其他试点相比可能具有先发优势。% q8 U& X/ p: o D4 J8 Y
6 p+ O8 s& q* t8 }, I0 y* h
第一个上线ccer交易、第一个推出碳配额在线质押融资产品、第一个形成碳交易法人账户透支产品……过去一年,中国体量最大的碳市场、广东碳交易试点在顺利推进控排企业履约的同时,亮点频出。, {) a+ r; Z9 r' w" N
; F( p$ P8 u H7 |# _. X日前,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了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董事长刘晓鸿,他同时也是广州交易所集团的董事长。在他看来,经过两年的试点,广东控排企业的碳资产意识得到了很大提升,在迈向全国市场的道路中,广东像其他试点一样,也面临多项挑战,但鉴于全国统一碳市场很有可能采用有偿拍卖与无偿发放相结合的方式发放配额,而广东是全国首个探索部分配额实行有偿分配的试点,因此,与其他试点相比可能具有先发优势。 1 w2 V/ k& ^' K+ S# U5 Q$ P) c) a) m& ^6 N
仅一家企业推迟履约 9 Q2 p2 V- A# q8 E1 Z7 o, g6 a; o4 R) s D8 c' u5 P3 ~2 _ E7 h
《21世纪》:今年已是第二次履约,从交易所的角度来看,广东今年履约和上一年相比有什么变化? t \+ Z2 V" x/ c' U8 u, z: r& X' ^$ b" C5 U
刘晓鸿:应该说这次的履约从整个情况来看有几个方面的特征:一是今年企业的积极性和守规意识有显著提高。广东的控排企业一共是184家,2013年有182家完成履约,企业的履约率是98.9%,配额的履约率是99.97%。但今年184家企业全部完成履约。' d- _6 g7 b9 X+ y. t& I9 Z
* V9 x# V# Z' G4 C' T9 W5 B
此外,从履约的过程来看,今年履约更加顺利。去年履约的截止时间原定是6月23号,但考虑到种种因素,实际上最终的履约日期,推迟到了7月。今年,广东183家控排企业都在履约截止时间6月23号之前完成了配额清缴,只有一家企业在被责令整改之后,在7月8号完成了履约。& O) V, m' j: a! Z) E l. T- D" X
0 F# p' P f' ]6 l; o$ z
更重要的是,控排企业对于碳交易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对于碳金融、碳资产的运用更趋于理性。上一年度,企业购买配额都是在履约期结束之前,时间相对比较集中,但2014年的履约年度里面,企业对履约的工作安排明显是有组织、有计划的,二级市场也好,一级市场也好,企业在每个环节都已经在积极参与,提前准备。/ T, b* t3 f1 r/ C( o- l
2 K% M1 D0 K- a' y! w) c3 p5 R《21世纪》:您刚提到,只有一家企业是责令整改后完成履约的,这家企业是出于什么原因推迟履约? % n& a% F, k' f7 P5 V3 t5 `' p; w0 g X. \& U* t% ]
刘晓鸿:推迟履约的企业是一家规模较小的企业。6月23号截止的时候没有履约,主管部门就对其进行了约谈。他们表示资金困难,买不起配额。这种情况也确实存在,像水泥行业,它本身不景气,企业生存不容易,配额也是一个成本。但是这家企业还是在政府部门的政策宣讲后履约了,所以我们履约率还算是百分之百。1 \' f; Y" E8 Q) N1 o- l) ~/ T
* T7 O u0 V( S0 ~: Y( k+ ?4 h5 F m《21世纪》:您认为对于这类企业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来降低履约成本? & e! _% H! M' y7 a+ ?9 Y) @3 K# R
刘晓鸿:如果推迟履约的这家企业提前告知我们这种情况,通过创新性碳金融产品,交易所是可以对它进行辅导和服务的。比如说,我们现在正在推广的碳交易法人账户透支业务,就可以帮企业解决这样的问题。9 r( U5 r: r/ Z% q' r/ f9 f L
- v7 F! k9 v/ q9 _* D这个产品是广东首创,相当于是银行给控排企业发一张信用卡,企业可以透支一定的金额用于缴纳碳交易一级市场拍卖资金或进行二级市场交易。未来这个业务可能逐步向其他投资机构会员开放,投资机构可以根据自己对市场的判断,短期融资,进行配额买卖。 0 q- X/ A( r: d3 a' {! Z" l; Z; L% V, S7 @# V3 @
首年履约:广东碳市CCER供不应求7 n) H$ D8 M: ?/ v6 C
& C( s: c: `1 t
《21世纪》:自上半年广东碳市成功交易第一单CCER以来,CCER交易情况如何?" C6 y! Q0 a, n. L
8 l' M0 r3 Y% v! k' P/ a+ I刘晓鸿:3月份我们上线第一单CCER,到现在累计完成CCER的交易量是91.1万吨,27.3万吨是用在2014年度广东省控排企业履约。 % k3 ]' \; W4 ?9 Z1 E. S4 k5 J3 }' {2 y U7 r
总体来看,CCER占整个交易量的比例还是很小,原因在于符合广东要求的CCER供不应求。 $ d* w, x8 ]5 X2 s' g+ C: C l4 ?9 V" Y) l2 N4 H《21世纪》:CCER供不应求是不是也和我们设置的条件过于严格有关? 5 L8 b' z" X3 e% e; i! D0 }3 n! x7 U, l: r/ ?6 D% w8 ?/ n( x
刘晓鸿:和准入条件有关。但我们不认为条件过于严格。各个试点都有设置CCER的门槛,我个人认为是合理的。因为CCER种类繁多,并不是所有的品种活跃性都很好,门槛当然会影响CCER进入市场的量,但是随着签发项目越来越多,这个量不存在大小的问题。/ d ^1 n+ B; } k1 L2 V# F
S% U* F7 p' U' S$ o8 _
《21世纪》:这几个月广东碳市CCER价格处于什么样的水平? ( v3 i# U( x# d+ R' [7 _# ]0 ~1 K, s) i9 f
刘晓鸿:CCER的价格也是在走低。因为我们现在没有完全公布CCER的交易价格,只能说价格低但也还比较合理。有些优质的CCER价格比配额高的情况也发生过,像林业的项目价格比较高。因为有企业认为林业更加绿色,愿意花更多钱购买。2 y+ i4 I/ q! @# P; z
+ T8 u$ v- x1 `( t# Z: A, b1 X
不设拍卖底价预期对市场影响不大' ]8 I* V( F5 s- E) }2 ]/ E
9 L- Y' o. i- m! M* O8 C9 h
《21世纪》:广东是最早尝试配额有偿发放的试点,有偿发放规则也有过两次变动,您怎样看政府层面对于拍卖规则的调整?* j& ]1 T1 }* H4 p
$ M( ]) A, A" t( ~/ d
刘晓鸿:政府部门对拍卖政策是有过调整,但实际上我们拍卖的规则没有大的变动。在我们交易所执行层面,规则、运行都一直是比较畅通、比较稳定的。+ c! O: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