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被称为是碳金融元年。预计到2020年,每年碳排放许可市场价值将达到600亿-4000亿元。多地瞄准碳金融市场,竞相追逐千亿市场蛋糕。$ D; Y g; y. c5 `8 |
9 R1 W/ l1 E4 {$ |0 c千亿市场待启动# j: K$ U* s: {9 {5 g) P3 C, T
6 `0 M; b \- D. M
2011年11月,中央确定了北京、上海、深圳等七省市作为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目前七地碳交易市场均已开展。截至3月31日,七地成交量共计2000万吨,累计成交金额近13亿元。中国碳交易市场也进入一个新阶段,向全国性碳交易市场推进。
! u4 W' {& }, F" X
1 Y0 r! v4 K7 G3 a, M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官员近日表示,我国将在2016年启动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这被业界视为高达1000亿元新市场将开启。' D- _* r; ]' g, A
, d$ l1 V5 _2 o& F4 D
“如果中国碳市场发展成为欧盟那样成熟的高度金融化,由于其杠杆作用,市值将远远超过这个数值。”北京汉能总经理吴宏杰表示。数据显示,预计到2020年,每年碳排放许可的期货市场价值将达到600亿-4000亿元,现货市场将达到10亿-80亿元。/ p- c, q ^# _4 R
, l4 X. Z; H# T+ s事实上,专家和业界已经注意到了碳金融这一巨大市场。# S7 n4 J/ T5 r& P: d
7 a" I: F3 [: P& \% ]& g7 f! ?7 M
原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董事长熊焰曾表示,碳金融将成全球最大的市场,未来5-10年中国环境改革与金融改革相结合将会产生很大的产业和投资机会。中国环境产品服务的价格将大幅度提升,会催生一系列新的产业机会。
0 C. D4 W9 y5 p! C$ I' W3 b- O$ t: F4 W8 @' i& b" P
全国政协委员李凌也建议,应设立专门的碳金融服务部门,建立企业碳信息披露数据库,搭建碳交易平台,并通过一系列制度建设,构建绿色供应链,促进绿色流通和绿色消费。
$ F, a% C- h* w! F R& m
7 r' n/ m8 x" a碳金融产品多样化
! m/ }5 v/ {6 s: q X: w
1 l) o9 j3 b, L- q/ z2015年被称为碳金融元年。业界普遍认为,在经过了2014年的初步发展后,碳金融将在2015年迎来快速发展的局面。2 @2 Z1 M9 L2 |3 `
) S) C: o# B& [& Q" o5 k6 \
以碳资产为标的物的金融产品自去年以来不断出现。2014年5月,国内首只碳债券——中广核风电附加碳收益中期票据在银行间交易商市场成功发行。该碳债券发行金额总规模10亿元,发行期限5年;9月,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兴业银行和湖北宜化集团签订了“碳排放权质押贷款协议”,湖北宜化集团利用自有的碳排放配额获得了4000万元的质押贷款,这是我国首单碳资产质押贷款项目。
) ]5 O( z0 q+ G) N
- L: f/ L: M: Y% E2 S# f5 X11月,湖北发布国内首只经监管部门备案的“碳排放权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基金,基金规模为3000万元;12月,国内首单ccer(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质押贷款在上海签约,上海银行为上海宝碳新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数十万吨CCER提供了500万元质押贷款。6 @; X7 B' Q% x( F
0 J8 R+ h9 A" A( e% O进入2015年,中建投信托推出全国首只碳排放信托基金,产品规模为5000万元。4月份,由招银国金成立的国内首只碳排放信托投资基金——招金盈碳一号碳排放投资基金,在湖北碳排放交易中心启动,首期规模为5000万元。9 y+ g6 j' f8 u, j
: Q! Y$ f( T: A& W4月8日,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完成上海碳市场首笔CCER交易。上海宝碳新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卖家,与上海爱建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以协议转让的方式完成。
( E6 p6 b& R" U
! d% [3 B- o$ Y; O上海宝碳和爱建信托、上海证券之间的成功合作标志着碳市场能够为更多金融机构提供服务功能,并为推动碳市场金融体系的建设以及后续碳金融创新提供更多空间。5 Z# o% d5 u* ~4 N( p' e( ]
* M3 s5 k; Y& ?+ {) C$ d多地加速布局1 V7 n. K+ \+ t" {* U+ Y
8 E0 k, @5 }/ n& H& z5 \面对巨大的市场空间,各地也加快了在碳金融市场的布局。近日就有武汉、深圳等地传出希望建立碳金融中心的消息。
0 E$ h6 F$ H* t9 P$ V" Y2 z5 x7 }8 c$ } Y: ~% z6 ]5 h
在近日召开的长江论坛上,多位专家呼吁,将武汉建成全国碳金融市场中心。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辜胜阻建议,在武汉设立全国统一碳金融中心及全国碳市场。“长江中游城市群要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需要碳金融中心落户其核心城市武汉,形成与沪、深等传统金融中心并行的新型绿色金融体系。”
/ u3 [( @, J. Y3 l, W/ ~4 F; P4 K; \- j- F, S) Q" T1 J" f% t+ d8 p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周茂清表示,随着产品的多元化,碳交易市场将形成金融交易中心,湖北需要这一资源,走出一条低碳发展的绿色崛起道路。% J% ]) E; e% D8 H9 i
( i3 Z7 G, E. |, r" q0 |, S1 E工信部赛迪智库研究员认为,相比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新兴产业,碳金融将成为各大城市争夺的另一张名片。碳金融是未来新兴的金融领域,将成为未来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深圳要在碳金融上发挥其应有作为,还有较大的空间,要扩大在全国的影响力,必须加快建立深圳碳交易的大区域机制。
2 K( [6 k' M. B$ E. h2 E) m8 X
8 S- U* q9 |1 n' j上市公司也在加快抢占碳金融市场。爱康科技自2014年底以来积极布局低碳发展战略,逐步形成四大低碳战略方向,即投资参股碳减排先锋企业,深度布局全产业链;与环境交易所、商业银行、证券公司达成战略合作意向,就碳资产开发及管理、绿色金融创新、低碳金融平台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开发所持有的光伏电站碳资产,并实现效益;建立自身碳金融团队,为财务类电站投资者提供一揽子服务。
0 S- m' ^5 K! y' l& L8 S( q: d" z
/ x% i% c2 S9 L6 i4 E8 Z1 D, W置信电气一直在深耕碳金融领域,子公司置信碳资产是国家电网系统内唯一一家专业从事碳资产经营业务的公司。公司与国内7大碳交易所建立合作,率先开设国家登记簿CCER账户以及各地交易所CCER交易账户,并行推进碳交易一级市场和一级半市场业务。& s& u7 A( u- U! q' s6 c# P
. b: C0 `" R4 Y$ [) s+ }0 X'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X a/ ]) N# T3 A
- c. R* K/ x$ V6 e' f. a! {! ?2 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