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2017年启动全国碳市场时间点的临近,2016年必将成为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的关键时期。自去年9月份以来,关于建设统一碳市场相关政策纷纷出台,这预示着国家层面已经开始积极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工作,预计在2017年下半年,将建成全国统一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届时碳交易“无价无市”的现状或将被破解。
/ J! @2 d6 |- Q# D1 p- {; {9 D$ d
5 A6 [ u2 g/ }. P/ Y实际上,自2011年11月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和深圳等7个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以来,相关部门一直在为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做积极的准备,总结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省市的经验,研究制定《碳排放权交易总量确定和配额分配机制方案》及其他配套细则,确定碳排放权交易覆盖范围等。
% H' B+ D6 o4 j
" I9 F, R8 ~( F7 K据悉,从目前的思路来看,相关部门将在总结七个试点地区经验的基础上,重新制定出一套“细则”。根据“十三五”节能减排目标和2020年排放峰值的要求,估算出碳排放总量并分解至各地,预计西部以免费分配为主,东部会引入部分有偿分配。
8 d+ U! R' ~3 J+ A/ i. M }8 F* w9 m% X4 P3 w( Q* S6 i O ^) g
虽然全国统一碳市场尚未启动,但资本的想象空间已经打开。未来我国碳市场的交易量将在30亿-40亿吨/年,现货交易额最高有望达到80亿元/年,实现碳期货交易后,全国碳市场规模最高或将高达4000亿元,成为我国仅次于证券交易、国债之外第三大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3 h0 x# T: @( L8 t2 b
5 F8 m( s+ X( W' y: H( Z. o对于目前各试点市场的状况,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副教授王科认为,由于各试点市场的政策设计不同,交易的活跃程度也不同,湖北、深圳、广东等地相对交易量比较大,相关配套法规、政策比较健全。但总体而言,试点市场发现的价格,还不能真正反映目前减排的成本,而且各地的碳排放配额不能在不同地区之间流动和重新配置,所以不能有效发挥资源优化配置作用。
& G/ l1 _) H0 n: E% o1 w
0 `* d$ B0 u' j) y6 m0 m& L# V( h据了解,目前,相关部门正在进一步研究制定配额分配机制方案及其他配套细则,研究确定碳排放权交易覆盖范围。比如,以控制化石能源产生的二氧化碳为主,主要交易品种为排放配额和中国经核证减排量(ccer);将电力、冶金、建材等重点排放行业中排放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纳入交易体系(比如:年能源消耗在5000吨以上或年排放温室气体在13000吨二氧化碳当量的企业。
' e) `& [/ U: K* q
5 K$ J$ \+ X5 A2 L9 R一位参与碳交易体系建设的人士表示,将建立核算、报告与核查体系,颁布全国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办法,建立第三方核查机制。建立国家碳交易注册登记系统,通过建立专门的信息化碳交易注册登记系统,准确记录、跟踪和管理排放配额持有和交易情况。 [+ p& E b+ O
6 q! z9 k& d2 P, ?5 G, q这位人士表示,初期以现货交易为主,条件具备时引入期货交易及其他相关交易产品。对交易机构进行有效监管,并针对碳排放权交易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建立健全监管制度,明确监管部门和监管责任。" A! C9 F4 M# b1 f5 q/ @' n- X4 \; b( \
& e! h( ?, n2 J+ Y" g; B
此外,制定市场调节机制。综合采用国家预留配额、出售经核证的自愿减排量、配额有偿拍卖、政府资金回购等手段,对市场供需进行必要的调节,确保市场平稳运行。
1 T2 {6 g! f x8 a/ d' I) \
" B1 J2 b2 [" f根据国家“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工作计划”,2014-2015年为准备阶段,完成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基础建设工作,具备启动交易的条件。2016-2017年为试运行阶段,根据出台的各项政策法规,逐步将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范围。并做好配额的初始分配,启动市场运行。
- ]9 h! i; B6 ^5 `
; h ]6 P# E2 i' H' y: r2 Q文章来源:中国能源报1 P* ]6 g& q" D4 X g6 [
* ^- K( M4 w( m#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