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向联合国提交了文件《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以下简称《自主贡献》),提出了节能减碳的行动目标和措施。按照规划,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 l& M& s3 n" |2 i6 w# Z0 `
' r, r! S5 |# F9 x7 q据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解振华的解读,要实现《自主贡献》中的减排目标,中国预计需要在节能、新能源等方面的投资高达41万亿元。
8 s2 N" F! o: h0 f“相对此前,中国本次公布减排目标要求更高。”华北电力大学教授曾鸣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大规模的碳减排公布,将会对中国正在拟定的能源“十三五”规划产生影响,如何实施电能替代、提高清洁能源发电等都需要重新考量并提上日程。
6 j2 F% P$ o. o2 r! x5 x) R4 A- ^* o
清洁能源是发展重头戏
/ Q1 F$ d( ?9 a, c6 F; J* H2 d# G R
; E& E9 K5 G! @7 U, N+ P, I$ m2014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高达42.6亿吨标煤,约占全球的四分之一,其中煤炭消费占到了全球的一半以上。在这一背景下,在本次《自主贡献》中,提出了中国在碳减排上提出了中远期行动目标。
6 Q5 Y/ _8 ?. U+ p, s5 ]& T. ?“在现在的技术水平下,如果寄希望于通过碳补集、封存这样的先进技术实现减排目标,是不现实的。”曾鸣告诉记者,中短期来看,中国仍需要对能源消费方式和结构进行调整,这是中国碳减排的主要手段,即集中燃煤发电代替分散用煤、降低煤炭的消费比重、进一步发展风电、光伏和核电等新能源。% {& W8 `& Q; u' h# n. ]! E7 i
3 w) G5 I- V' _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则认为,如果非化石能源消费比例达到20%,意味着今后16年,非化石能源比例要提高8.8%,净增加非化石能源8亿吨,每年可少排放20亿吨二氧化碳。1 m3 _/ b3 G$ e+ n/ J# w
- t6 M; i j5 i. C6 g现阶段,中国正在制定能源“十三五”规划。据了解,目前各省份已经基本完成了各地区的规划初稿,2015年9月底将形成全国规划初稿。
# {, r& T& h! E7 J) }
6 Y+ V, F5 d" w5 S: c% [“对新能源行业肯定是一个促进作用。”曾鸣认为,《自主贡献》的公布,也影响下一步“十三五”规划中新能源在建设、消纳等方面的内容。
8 C2 \- K& h5 c2 j1 n. `/ z) o' [. r7 h# A
据李俊峰的测算,仅在扩大非化石能源上,中国就需要在2016年~2030年新增核电装机1亿千瓦、水电装机1.5亿千瓦,光伏装机3亿千瓦、风电装机4亿千瓦,形成4万亿千瓦时的非化石能源前发电量,相当于美国当年的总发电量。解振华表示,要实现2030年的减排目标,以2010年的价格来算,中国在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发展新能源上,需要的投资大约为41万亿元。5 b5 i1 L3 z( }, w# t/ l' [
' M* Z* H' q: x% h1 U* y3 r碳交易配额留难题: Q) v$ `4 i& T4 I% o# c, J, m
. W" l) n. E% s2 N& |7 F' H$ B; V完善碳交易机制也是实现碳减排一项重要手段。在《自主贡献》中的实现措施上,中国也提出将推进碳交易市场建设。
1 d. Z( t$ W( v% i; Z% y7 `
+ B) w, ^2 w/ c" [6 V8 X3 {0 g6 b1 _2013年以来,中国先后在深圳、上海、北京、广东、天津、湖北、重庆7省市实施碳排放交易试点。7个试点的碳排放配额总量达到约12亿吨,控排企业约纳入2000余家,成为继欧盟之后的第二大碳交易体系。7 W7 @7 {0 b6 z+ v' @1 Q* t. J3 n
5 R7 m4 K( T% ?" J" s+ X" a6 S同时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也在酝酿之中,现在正处于准备阶段。按照国家的规划,2016年年底,统一碳市场将建成并进入试运营。
$ E, K7 j& D2 n+ y. }" V2 ^. P6 \% v: F; |4 O4 Y8 W0 a' s; \
“现在碳排放交易还多处于行政命令,企业的自主性并不强,7家试点交易所的交易规模也很小。”广州一家碳资产管理公司市场部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全国有40多家环境类交易所,除了已经进行的7个试点外,还都没有运营碳排放权交易。. K& X. @4 n" E" {5 S5 O3 S
7 ]+ J A, j% B, C4 ]
“现在的碳排放交易有点‘过家家’的意思。”中国碳排放交易网分析师张晓博告诉记者,碳交易机制的核心是配额多的可以去交易平台上卖,不够的需要买。但问题在于,不少地方普遍都是免费发放配额,而且超额发放,企业拿到的配额都较多,以前的配额普遍“消耗”不出去,导致配额流动不起来。
- \. `6 g& R- h) q8 V& l5 |! J$ U3 K
据了解,今年有钢铁企业以企业经营困难为由,向中钢协反应碳排放配额不够,并寻求地方政府的支持。最终的结果是,当地的钢铁企业都获得了超额的碳配额。0 @: X6 p# ?* J# n8 W2 ~; y
# Q8 e2 S, c( _8 N+ s, d有业内人士认为,因为碳配额不允许跨区交易,试点的地区最难整合。以广州为例,企业需要花钱去买3%的碳排放配额,剩余的97%为无偿配额,配额发放较为宽松。而北京的配额都为免费发放,较为紧张。这也导致两个交易所的碳配额价格出现不同的走势:北京的碳配额价格维持在50元/吨,但广州的价格已经从开市的60元/吨,下降至现在的20元/吨。
9 q( ?* ]( E0 V: e6 a# g/ |9 V. I
& {5 ]$ J5 ~7 H: E* P9 ^! l7 s“对于全国碳交易市场而言,大家最为关心的就是配额发放如何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保证公正公平,又能实现碳减排的目标。”3 x3 e0 {& p8 k5 K
1 B. q$ d- r; B据统计,现在进行的7个试点配额发放的标准亦不同,有“历时法”和“行业先进值法”。国家统一碳交易平台的配额总量和发放的标准,这些“顶层设计”怎样制定、以及如何通过法律制度来保障实施,仍将是后期行业关注的焦点。' s! ^; `9 D% ]5 X- C
2 D5 [; R5 ~. s& f0 N
地方及企业减排压力大
) J# M m3 T* w8 E
0 F$ S1 |8 F/ s9 I+ f! h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北京市召开过一个碳排放交易动员大会,召集北京多家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前来参会。会议开了没多久,下面听会的人就走了一半。
0 ]* X j* J& g! U9 v t( J2 J+ Z# Z: \. g. p4 B: C7 J/ R: G
“企业对参与碳减排的积极性并不高,而且很多企业认为与自身的关系不大。”一位参会的人士记者。
6 W- e1 M0 A. k. X( o8 C# t1 P* p
3 u! M4 M/ m! q8 u+ }3 r6 W陕西省发改委应对气候处一位官员告诉记者,近年来陕西省已经组织了多场关于碳排放交易的培训会议,要求企业进行碳排放交易的重要性,并让企业开始计算减排的潜力和可能带来的成本。但目前,陕西还没有开展碳交易的业务。
" D0 h+ A) w1 m( o8 Q' Q6 M6 U9 j M4 A @9 K4 L6 ]9 b s
“还是根据国家的统一部署来行动,现在主要还是研究学习。”上述官员亦透露,未进行碳排放试点的省份碳交易,都可能都会放到国家统一的平台上进行。
, r' ^' k6 S! i# d. F0 M' f% H" f4 g# N% F a7 `" k
值得一提的是,在现在中国经济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地方政府也面临着经济增长和环境治理的双重压力。这也让中国的碳减排正陷入一个 “两难”尴尬境遇。
0 [" W0 G# J6 x$ L4 L$ u7 P# h6 u
- A* ?7 r0 q9 {: W此前,业内也多次建议开征碳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按照国家财政部研究所的报告,中国将在2019年左右征求低水平碳税。* p7 c" _* {+ q% s7 r
* h Q0 B% C, e9 C; J“企业经营发展消耗自然环境,理应征收碳税。”张晓博认为,碳税直接增加企业的减排成本,企业变得很被动,但现在经济形势还不允许征收,所以现在市场都在“博弈”。
$ Y; K1 Z6 a$ }, c0 D/ `8 R5 K#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