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中国碳市场而言至为关键的6月首次履约期即将到来。在越发活跃的配额交易之外,清缴压力正使得企业把目光投向ccer。
随着已开市各试点陆续进入数据核查期,控排企业们正在逐步了解自身的配额缺口。一些企业已经发现,由于分配方法或产能扩大等种种原因,他们需要购买的配额并不在少数,而同时,五个开市试点如今配额价格最低也已达到38元每吨以上,加之大部分配额盈余的企业惜售,CCER作为各市场均允许的抵消机制,成为了企业买碳清缴的首选项。
但目前,市场上并无最终签发的CCER。截至3月24日,中国自愿减排交易信息平台上已公示113个审定项目,但没有任何项目进入“注册项目”部分。在1月9日召开的自愿减排项目备案审核理事会第1次会议中,7个上会项目中仅有2个获得通过,这也是目前唯一的一次备案审核会议。
大家都在等今年履约前能不能签发一批出来,这一批的价格肯定很高,但同时,配套的登记簿系统和交易规则等也应及时出台,否则难以操作。
据参与国家注册登记簿平台建设人员记者介绍,目前登记簿系统已经在和几个交易所进行测试对接,也开过很多次会并做出了接口文件等,在新的交易出现前,登记簿肯定能够使用。
而数家碳咨询公司和核证机构表示,目前相关政策细则的不明确和配额市场的不稳定是CCER项目开发面临的最大风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