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我国的碳汇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同其他许多发展中国家相比,在我国进行林业、草场再造的成本相对较高,并且土地权属、相关配套管理政策和措施不够完善。然而在国外,例如以巴西为代表的一些美洲国家,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森林的固碳能力非常巨大,可以用来进行造林和再造林的土地潜力很大。这些国家进行相关研究和试点比我国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而我国发展林业、草场固碳时间较晚,经验不足,因此将碳汇作为我国的一种投融资模式现在还不够成熟。
作为我国第一个碳汇基金补助的工程---甘肃小孤山水电站,自2006年建成以后,在大约半年的时间就达到了减排二氧化碳18.5吨的效果。通过相关国际组织的认证,该项目得到了世界银行原型碳汇基金的资助。据中国碳交易论坛了解,目前,世界银行驻北京代表处与小孤山水电站已经签署完成《原型碳汇基金减排抵消额购买协议》,该协议约定期限为10年,协议期内约定共减排300万吨,协议价格为1350万美元。同时,在2009年3月,在内蒙古自治区锡盟的多伦县启动了中国绿色碳基金在北方实施的第一个示范项目,该项目实施后预期将使该地区林草植被覆盖率达到9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70%以上,在实施期间可固定二氧化碳28万吨。
总体上来说,我国在淘汰落后产能、发展新能源、加大碳汇交易等方面都做出了非常积极的探索,这些方面的探索不仅为我国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也会对我国的业结构调整、经济健康发展提供重要的保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