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国内来看,由于碳金融在我国传播的时间较短,相关主体对碳金融的认知深度还不够,加之国内金融制度、金融体系和市场机制等方面与国外相比还不健全,碳金融在国内的发展还存在诸多障碍。因而国内学者多从我国碳金融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角度对碳金融展开研究,较少涉足碳金融的系统性理论研究,比如碳金融定价、碳金融运行机理、风险识别与管理等。因此,要促进我国碳金融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还需要理论界从以下几方面加快研究:
第一、深化对碳金融理论内涵和外延的认识。概念界定是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只有清晰地界定碳金融的内涵与外延,明确碳金融与传统金融业务的共性与区别,弄清碳金融发展的经济学属性,才能正确建构碳金融的理论内容和政策体系。
第二、既需要研究碳金融在国内外发展的客观实践,从实践中总结碳金融发展的基本规律;又需要有一定的超前性和预见性,对未来碳金融发展的趋势进行科学的研判,从而深化碳金融前沿理论的研究。
第三、既需要总结全球碳金融实践的一般规律,又需要结合我国碳金融探索的客观实际,构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能为促进我国碳金融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的理论体系,这是未来我国理论界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第四、进一步细化研究内容,在正确把握宏观碳金融发展现状以及问题的前提下,增强对局部和微观碳金融领域的专题性研究。例如,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是碳金融市场重要的参与主体,加强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经营管理、碳金融产品定价、碳金融产品创新的理论研究将是未来碳金融理论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第五、整合各种风险管理理论,建立科学合理的碳金融风险控制指标、评价、预警与管理体系,进而有效防范和化解碳金融风险,促进碳金融与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是未来国内外金融理论界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