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33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内”碳金融“发展 中国需争取主动权

[复制链接]

893

主题

894

帖子

2909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90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4-1 15:58: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由于《京都议定书》的碳减排承诺将于2012年到期,伴随国际减排压力的加大,目前国际上大部分CDM项目转化为JI项目,中、印等主要碳排放权供给方将逐渐转变为碳排放权需求方,国际碳排放权价格也将呈现结构化上升趋势。我国也可能将逐步承担具有国际约束力的减排义务。

  尽管中国拥有极其丰富和极具有潜力的碳减排资源和碳减排市场,但碳资本与碳金融的发展落后,不是定价方。中国目前仅在“绿色信贷”方面有所进展,不仅缺乏成熟的碳交易制度、碳交易所和碳交易平台,更没有碳掉期交易、碳证券、碳期货、碳基金等各种碳金融衍生品的金融创新产品以及科学合理的利益补偿机制,使中国面临着全球碳金融及其定价权缺失带来的严峻挑战。

  从已交易的CDM项目看,温室气体、有害气体减排以及风电、水电项目建设占据我国清洁发展机制市场的主要份额,这些项目的推进不但有利于促进新能源等新兴战略产业的发展,还有利于利用国际碳金融市场寻求技术和资金的支持,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在节能减排技术上的差距。根据我国已公开的减排目标,政府极有可能将碳减排额在国内各行业、各省份与各企业中进行分配,高碳特征明显的火电、化工钢铁水泥陶瓷玻璃等行业将承担主要减排责任,东部经济发达省份与中西部重工业省份的碳减排压力将逐渐显现。

  从更长远的全球碳金融竞争格局来看,中国必须在未来低碳产业链上打破美元、欧元等货币制衡,使人民币成为碳交易计价的主要结算货币。此外,在全球能源金融新博弈中争取主动权,提高对碳资源价值的认识,培育碳交易多层次市场体系,完善碳金融市场和碳金融工具,开展低碳掉期交易、低碳证券、低碳期货、低碳基金等各种低碳金融衍生品的金融创新,改变中国在全球碳市场价值链中的低端位置。

  同时,中国要从制度建设和政策层面进行未来碳金融市场的发展路径谋划,完善碳金融制度和碳金融中介服务。一方面,建立成熟的碳交易制度以及科学合理的利益补偿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参与节能减排领域的投融资活动;另一方面,鼓励民间机构和金融机构作为资金中介和交易中介的作用,允许金融中介机构向项目业主提供融资租赁、财务顾问、资金账户管理、购买或参与联合开发CDM项目等服务。

  以近期可能入选碳交易试点的电力行业为例,电力行业通过输电线路、变压器降损改造以及变压器经济运行等措施,不断降低输电线路、变压器在传递功率过程中产生的电能损失,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加上目前我国仍以火力发电为主,在国家电网公司实施需求侧管理项目(DSM)后,用户用电量将趋于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也随之减少。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推进,更多的新能源上网,降低输电线路、变压器的损耗,推广电动汽车和电池储能技术等,可实现对电能的最优配置利用,并减少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因而电力类碳交易规模的提升也是必然趋势。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