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单来说,如果地球上排放二氧化碳的主体是“碳源”,相反,能吸收二氧化碳的就是“碳汇”。森林由于能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碳水化合物,放出氧气,因而拥有碳汇功能。
在低碳减排大趋势下,我国的碳交易市场方兴未艾。植树造林也从传统意义的绿化等功能上,新增了“碳汇交易”的内容。但什么是林业碳汇交易、如何进行等问题尚未厘清、完善的当下,有人对林业碳汇疑虑重重、翘首观望,有人则是大张旗鼓、大干快上,还有人打起了歪主意。林业碳汇交易平台如雨后春笋四处萌生。蓬勃景象背后也有着不少乱象。
国家林业局气候办常务副主任、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秘书长李怒云几年来不断对媒体说着一句话:“我心里真是着急。”
李怒云的着急不是没有原因的,森林是重要的碳吸收(碳汇),由于森林的特殊作用,越来越多的人们愿意采用林业措施来应对气候变化,但是为了交易而盲目的植树造林,往往会适得其反。
“不是说随便造片森林,就可以进行碳汇交易,可以交易的碳汇必须是按照被批准的方法学来实施的林业碳汇项目。”李怒云说:“通过方法学,我们需要确定拟实施碳汇造林项目地的基线、论证额外性、计算减排量、制定监测计划等。”
再有,“只要有森林就可以卖碳汇,这是对碳汇交易的误解,能够进行交易的碳汇还必须是实施项目中森林树木所产生的净碳汇增量,也就是说项目的减排或增汇效益是额外的”。
李怒云举例说道:“那些已有的森林树木每天都会生长,生长就会吸收二氧化碳,但是这个二氧化碳的增量是没有额外性的,也就是说没有腾出额外的排放空间,因此不可用于交易。还有,像是现有森林的碳储量属于存量,也不具备额外性。”
也就是说,那些符合方法学的造林再造林、森林经营项目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净增量就是能够进行交易的碳汇。对于不能交易的碳储量和没有额外性的碳汇,李怒云补充道:“因为其在减缓气候变化中也具有重要作用,所以还是需要我们保护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