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城市的PM2.5来源比例一直争论不休,有研究表明,船舶是被漠视的可怕来源,首当其冲的是中国人口聚集的港口城市。在香港,2008年船舶废气造成当地1202人过早死亡。
比漠视更为可怕的是,没有船舶燃油标准,没有明确的管理部门,没有摸清家底,没有精力去管理。
对于一些环保官员和学者来说,中国近18万艘船舶的废气污染,正是他们目前急欲揭开谜底的陌生世界。而这些一直被漠视的污染源,其严重程度不亚于陆上的火电厂、机动车。
根据国际环保组织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的《船舶港口空气污染防治白皮书》,一艘使用3.5%含硫量的燃料油的中大型集装箱船,以70%最大功率的负荷行驶,一天排放的PM2.5相当于50万辆使用国四油品的货车。
一份来自香港大学的研究论文《船舶排放对珠三角地区健康影响评估》显示,2008年船舶废气造成香港1202人过早死亡。
除了香港,世界十大最繁忙的港口还有六个位于中国,但大部分地区的船舶空气污染家底却是未知数,内河沿岸城市同样家底不清。
按照美国的相关报告,受害的已不仅是港口城市,美国中部的大平原已监测到来自航运的空气污染物。
在香港,2012年的数据显示,船舶废气排放是全市PM10、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的最大排放源,其中前两者占到约三成,二氧化硫则达到50%。
船舶废气污染主要源自劣质燃油。远洋船受到国际海事组织《防止船舶污染国际公约》的约束,燃油含硫量最高不超过3.5%。但这已是国四柴油含硫量的700倍。
国际海事组织已在全球批准了四个“排放控制区”——行驶至该区水域的船舶需换成更清洁的油,含硫量不能超过1%。2015年起,这一要求加严为0.1%。四个排放控制区均在欧美,中国并未设立。因此,有能力使用低硫油的船舶到达中国水域之后,也依然燃烧高硫油。
我国尚缺乏船用燃料油和船舶排放国家强制标准。已有的船用燃料油排放标准大多属于推荐标准;《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552-83)》只涉及船舶废污水和垃圾;2014年6月份刚刚更新的《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 20891-2014)》也只涵盖了37kW以下的小型船用柴油发动机。
船舶流动性强,难以通过地方标准进行管控。而交通部门涉及“绿色港口”等的相关计划又主要针对的是节能和温室气体减排。
“移动火电厂”不只包括跨国远洋船,还有大量内河船。在环保部和交通部2013年联合发布的《中国船舶和港口空气污染防治概况》中,中国船舶九成属内河船,散货船比例高,集装箱船比例偏低。
不受海事组织管理的内河船,油的使用更为混乱,有的来自私人炼厂,硫含量甚至高于3.5%。“道路上的加油站都是固定的,但船的加油比较灵活。”美国能源基金会交通项目主管龚慧明说。
秦安跑一趟上海要烧七八吨油,颜色清亮的轻油均价约2100元一吨,“颜色深,很难看”的重油只要700元。所以内河船尤其是私人船只,“赶上什么油就用什么油”。燃烧轻油冒出的烟青灰色;而重油燃烧后冒出的烟则如“墨汁一样”。
港口污染源并不局限于船舶。塔吊、大货车等车辆也排出废气,水泥、砂石、煤炭的卸载会扬起灰尘。相比较,船上的空气扩散反而略好。(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