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10月,国家发改委批准北京、上海、天津、湖北、重庆、广东、深圳等七个地方开展碳交易试点。2013年6月,深圳率先启动了碳交易,拉开了中国碳市场的帷幕。
" c( k1 D" a H% h; G* I
# v) i1 b5 `4 S" ^6 u6 w. J5 v" `2 K/ t因此,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建设成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把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中指出“推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2015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决议中指出“建立健全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2014年11月和2015年9月,中美两国元首两度签署《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展示了双方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中国政府明确提出,将在2017年启动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即“国家碳市场”。主要覆盖钢铁、电力、化工、建材、造纸和有色金属等重点工业行业。% N1 t% q/ U/ P) D& |# A5 Q
) g8 O N1 U1 R- z" R所谓的“国家碳市场”,是针对目前中国已有的地区碳交易市场试点而言的。据媒体报道,即将开启的中国国家碳市场碳排放总量将在45亿吨左右,约占中国化石燃料消耗所产生的碳排放总量的50%。中国国家碳市场也将取代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成为全世界规模最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
6 b7 k5 N! N- o" p+ M1 x4 G* Y! n! s/ u
当然,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建立全球最大的碳市场无先例可循,其艰巨性和复杂性非同一般。而中国碳市场也在进行制度设计以避免重蹈欧盟的覆辙。 ' |7 I$ b* R( J8 A
9 ]9 t* l2 w, c首先,中国先从企业的碳排放数据报告和核查开始,行业配额分配标准的制定,也都建立在对行业以及行业内企业技术水平和排放数据分析的基础之上。这样可避免出现欧盟式的配额发放过量问题。
# M' G) u) [% n" r- q& i# G f! h; G- \2 b' w
其次,中国的碳市场建设有制度优势,政治决策效率高,在碳市场运行过程中即使发现问题,也有条件及时予以解决。 6 v# B: D1 F& o f, z# J( |
8 f* H4 p% _) C/ E' s
有媒体指出,作为诞生在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的全球最大碳排放交易市场,中国的国家碳市场将成为全球节能减排的一个标杆性练兵场。# ~: c. i) z9 {4 t; U
; R1 L. D% y& ]9 d& 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