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计划在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面对全新的碳资产竞争,合肥乃至安徽正努力完善自己的交易体系和规则,试图打破目前“有场无市”的局面,增加未来市场话语权。
* }6 } `9 p" E( @3 l4 |
0 J+ j0 J, I6 o9 Y1 L K% _2 \安徽多年未发生实质性交易/ r# T i& i% @1 |4 w9 |+ S
+ D3 p u, d$ T! |! V: Y
二氧化碳作为一种商品,拿来交易。作为一项庞大的系统性工作,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建设,对安徽来说还是一项崭新任务。
+ L: }" r$ H$ Y* i' b% \1 i1 y9 |7 [" R7 s8 d9 H0 O _1 @
虽然安徽没能入选国家的碳交易试点,相关的交易机构却早在2010年就成立了。不过,记者了解到,目前安徽的碳交易还停留在“有场无市”的层面。比如,在安徽合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数年前就谋划着将碳排放交易纳入未来为新业务中,并在积极做着准备,但由于运作条件还不够成熟,目前没有一宗实质性的交易发生。8 T; l: f q1 l, g2 Y
/ I2 Q' [/ C- J实际上,已经有个别皖企尝到了做“卖炭翁”的甜头。早在2010年,通过清洁发展机制(CDM),位于和县境内的安徽盘景水泥有限公司与日本碳资本管理株式会社达成协议。项目实施后,盘景水泥向日本公司转让总量不超过2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每吨二氧化碳当量转让价格不低于8.5欧元,收益约170万欧元。- s Z; l0 ~8 o2 y# W4 T* r
2 s% ^. ]+ I. j/ g! a: ?) B0 @企业操心为碳“付费”划不划算
/ O& H) I2 z6 b) F* X9 e( j4 e* r9 E) T! l. V- N
经开区一家工业企业的负责人张先生表示,碳排放交易这块“蛋糕”充满诱惑,不过对企业来讲吃起来不容易,应对得当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减少企业运营成本并增加盈利。应对不当,则可能造成企业资产流失,降低市场竞争力。5 ~# l$ n9 k5 y$ @
, u# m3 c* F6 u" H合肥要争先探索“安徽路径”
0 K2 k6 V$ Q" F* \4 ?- P9 ^+ p0 |1 F
& w8 ^7 ?( M* O# o' ^7 C8 K8 q在全国范围来看,安徽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还处于基础研究和能力建设阶段,与试点省份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下一步有哪些环节值得去寻找突破口?省发改委今年在调研上海、湖北等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示范建设后,结合全省实际提出了若干探索路径。( Q( n0 i8 R* A7 {+ M: [ J
# T) T1 {; \; N& X$ H# U
当前,安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今后较长时间内能源消费量和碳排放量将继续上升。与此同时,我省电力、水泥、化工、钢铁等行业企业规模较大、碳排放量较多,减排目标容易实现,因此建议将电力水泥等行业或率先纳入碳交易市场。
) u: Y2 l7 }5 Y
$ `4 m4 f) ]9 f2 r1 |% O( ^8 o$ C% a安徽如何制定配额总量及分配方式,专家建议要根据未来经济增长预期,充分考虑能源消费总量增长趋势和结构调整方向,适当控制配额总量,完善配额发放的弹性设计,以保证配额的稀缺性,保持市场交易活跃和碳价的相对稳定。+ a$ A0 t2 L6 d& q- @% x
0 N& ]7 ?0 @- I! t
“安徽在碳排放权交易中要有统一的标准和依据。”专家表示,抓紧研究制定全省碳排放权交易总体框架,对企业历史排放水平、配额分配方法、核证制度、登记结算平台、交易市场和监管制度等重大问题开展研究。7 g& }/ e1 q+ c' y D
1 g9 V+ J" n, x8 m* t此外,安徽也要加快建立重点企(事)业单位碳排放报告、监测与核查制度,加强重点单位温室气体排放管控,为开展碳排放权交易提供数据支持,为2017年加入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做好准备。合肥作为省会,则可以考虑在全省率先建设先进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力争在全国市场占到一定份额。
9 _, j O) E% W$ r$ D& G* n1 f2 u& _1 t1 ^, I
来源:合肥晚报% K. b1 C9 h& h0 M
+ r ^' S, m* ~# e; X* W8 y5 {2 w! ?& 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