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2015年1月开始生效。在此基础上,中国将建立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然而,由于具体设计细节目前仍未敲定,这就意味着全国碳交易计划很难如政府预期的那样在2016年投入运行。
/ D: p2 p% _ {/ u
4 Q0 O& W5 d% c$ ?' S有评论家表示,虽然已投入运行的七个碳交易试点将为全国碳交易计划的最终落实提供宝贵的经验,但从地区性限额交易(cap-and-trade)的固有缺陷中得到的教训,也应纳入到全国碳交易计划中。
" l) M1 c2 ]$ w1 ~
! l: Y: k# G) b% ]汤森路透集团碳点公司驻挪威的中国碳市场分析师柴洪亮说,作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中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碳交易定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碳点公司刚于本周发布了《2015年全球碳市场展望书》。
! Y q6 j# _3 S, ^8 \3 x
$ c* o9 L' Y& K# c9 ^& ^柴洪亮说:“我们认为,中国很难在2016年之前启动全国碳交易市场,因为现行试点不完善,并且缺乏一个以市场为导向的税收和会计制度框架。”柴洪亮还表示,由世界银行资助的相关计划也很难在明年以前理清上述重要问题和其他问题的具体细节。9 y8 x; F# x2 ]8 u. q e) z. _
' k8 I% A: w8 u5 h, N8 m3 P柴洪亮认为,在2018年开启一个覆盖至少半数省份的全国碳交易计划还比较现实。
, ^: |! p' V6 C J; j! \2 w5 p0 U) P8 U P, K% E+ r7 Q
当然,他也提到:“考虑到政治因素,如果全国碳交易计划从2021年开启,我也不会感到惊讶,因为2021年是中国第14个五年计划的开始之年。”- U# l( T) U; Y9 q; @
O4 U9 ~$ e2 K% {
在许多分析人士看来,中国若想引导能源密集型产业(尤其是私营领域中的能源密集型产业)走上低碳发展的道路,确保碳交易计划的成功就至关重要。但想要建立起一个高效的市场,避免重蹈其他地区碳交易计划失败的覆辙,还有许多困难和挑战需要克服。0 w$ h2 i. M/ w/ j$ b' `# f1 D6 d1 y& I$ E
! u. w; Q) K: k" F根据报告,虽然2014年七个试点项目均基本达到要求,但经过认证的排放量等关键信息并未对外公布,让人很难确定试点是否存在不足,或存在多少不足。7 ]% f: k, x( `( X. a; [
# Y) d) ^2 e: r! S对分析人士来说,虽然公布企业层面的信息不太可能,但是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对外公布遵守规定的情况是今年中国碳交易的一个重要问题。6 `( V( \: S/ f' a
) v0 t6 i- R7 {) P# t7 U! E" V另外,碳信用额交易范围包括北京、重庆、上海、天津、深圳、广东和河北等地,这些地区的GDP占全国的30%,人口占全国五分之一。虽然碳交易覆盖范围广,但碳交易量明显过低。
$ u! a3 ?/ \ }$ i
$ U& d0 Z4 V- v% T碳交易规模仍然很小
2 v2 Z9 ?4 ?7 k R3 g% t: ]9 }" j! ^8 K0 m4 F7 ^8 M* ^( @
汤森路透集团碳点公司预测,今年试点的碳交易量将增长50%,达到4000万吨;碳市场的价值将增长11%,达到1.46亿欧元;而碳排放许可证的交易量也将在2016年升高至6000万吨,并在2017年达到7500万吨。
+ a* @3 \ l" r) s7 n% \
2 {! @% h* U- @; R3 m考虑到欧盟和北美的碳排放交易体制都建立已久,因此,若将中国七个试点的交易量与之相比,则有些不公平。但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全球碳市场交易总量为77亿吨,这说明中国碳交易计划的重点应放在未来的潜力上,而不是目前的成果上。
9 R2 @ i, `1 z% u- q4 ^ [* e# [6 H
许多观察人士都认为,试点属于新事物,目前不应该对其过于严苛;但柴洪亮提醒,试点流动性差,同时缺乏私营领域的参与,外界对这两个问题的担忧是有根有据的。
: P. _% }. ]+ C! t; T9 U+ E7 C1 Q) o5 c" r8 M
柴洪亮还说,开放政策,让碳交易不限于特定部门,会使更多的金融机构参与进来。此外,设立碳抵消信用基准点(术语为“核证减排量”)也会增加碳交易量,因为与试点发放的常规碳排放许可证相比,此举更能够增加碳买卖的机会。0 Y8 U& g; g# o$ ~9 H! i: V
+ H l, I7 Z# a今年,紧控碳抵消信用的供应,防止价格暴跌,这点也十分重要。此外,今年还有可能出台政策,禁止国内项目使用水利项目的抵消信用,而水利项目的抵消信用占中国总抵消信用的三分之一。
" K7 R S c: _
6 q- n C2 K' A, `8 ~) F建立全国市场
! c6 Q6 n8 M# W$ G3 J& l8 @& q( l! T3 i9 t. M, G7 V# |. Z
地区性试点的监管部门希望能够改革自身市场的政策;而在中央层面,全国规划机构国家发改委将从今年1月起负责制定全国碳排放上限。
1 p, i5 Q+ ~" Z7 M; q& [/ ?: O
5 K8 c. y5 e/ {5 F1 W$ I发改委将为各省设立临界值,但具体限额需要经由国务院的同意。发改委还需要确定在哪些领域设立碳排放上限。
/ \+ o- o& v$ T( E, ^& R9 e
" L# H2 `1 i# E1 J' F% Y2016年到2021年的第13个五年计划已准备就绪,中国政府相关部门必须努力制定出全国碳排放交易方案,方案规模将远远超过试点的有限规模,方案既要与整体经济发展重点相一致,又要有效控制碳排放。
" \9 z' ^. G2 C
; }" P$ {, `9 b4 K(原文标题为《中国“恐难在2018年前实现”全国性碳交易计划》。本文经中外对话授权发布。 中外对话(www.chinadialogue.net)是一个致力于环境问题的中英双语网站,总部位于伦敦,是一个独立的非营利性组织。作者简介:约翰 麦克加里蒂,中外对话副总编。翻译:王宁。)& c M. U5 ?% V1 k% w. @
W- W) H$ \5 ~5 }4 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