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英国外交部发起,中国、美国、英国和印度4国科学家联合完成的气候变化风险评估报告日前在伦敦发布。报告认为,气候变化风险应被视为与国家安全和公共健康同等重要的重大风险;完整评估气候变化风险需全面关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路径、温室气体排放的直接风险和气候变化与人类系统相互作用而产生的风险。值得注意的是,报告在分析全球温室气体排放路径时,对中国近年来的减排成效予以了积极评价。
报告特别指出,中国在2009年《哥本哈根协议》后明确了2020年减排方案,承诺将在2020年前实现碳强度相比于2005年水平降低40%至45%的目标。经过一系列努力,近年来中国碳排放量增速延续了2005年之后的下降趋势。截至2014年底,中国碳排放量增速已接近于零,碳强度相比于2005年下降了33%。报告指出,中国政府主要通过以下四个方面的努力,行之有效地控制了碳排放的增长趋势。
一是中国不断提高主要经济部门的能效。
截至2014年底,中国能源强度相比于2005年下降了30%。燃煤电厂每千瓦时发电煤炭消耗已经低于290克。中国最好的燃煤电厂能效已经达到世界顶级水平,所有电厂的平均能效在全球排位也不断上升。针对重点能耗企业开展“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后,5年来中国的减排量甚至超过欧盟在《京都议定书》框架下取得的减排量。
二是中国政府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当前,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占全球总体投资规模的四分之一。其中,中国风力发电装机总量占全球比重已超过30%,2014年新增风力发电装机总量占全球总量的近50%;2005年中国太阳能发电装机总量为700兆瓦,2014年底已经飞速增长至28吉瓦,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实现了40倍的增长。专家预计,中国有可能在2015年底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国家。
三是中国治理大气污染带来的减排成效显著。
在处理大气污染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中国地方政府开始限制煤炭用量。2014年,中国煤炭消耗量相比于2013年减少了2900万吨。中国在改善空气质量的同时,促进了碳排放量的稳定。另外,从2009年至2012年,中国42个省市参与国家低碳发展项目,这些省市的发展模式也开始积极影响其他地区选择替代发展模式。
四是中国政府积极促进全国范围内碳交易市场的建立。
为进一步利用市场力量控制碳排放,在7个地方实验项目的基础上,中国政府将在2016年推动全国碳市场的建立。建成之后,中国的碳交易市场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之一。
报告高度关注2014年11月中国与美国达成的针对2030年碳排放目标气候变化协议,认为这不仅是中国首次为自身明确设定总体碳排放目标,还将促进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减排。报告指出,中国承诺在实现2030年减排目标的过程中,将把非化石燃料能源结构的比例提高20%左右。如果这一目标得以实现,考虑到中国国内庞大的能源需求和市场规模,未来非化石能源技术将取得更好的规模经济效应,这也将降低其他发展中国家采用非化石能源技术的成本压力,为这些国家提供更多的能源选择。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