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7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6年成中国碳市场从“试点”走向“全国”的关键年度

[复制链接]

1081

主题

1120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13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9-21 10:20: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B* ~, N' d5 g; N0 i6 y1 o" c5 Q' I近日,北京环境交易所总裁梅德文日前明确指出,2013年中国开始试点碳交易以来,目前已经有7个试交易点,包括中国GDP第一大省广东。不过,当前存在的问题是:因为区域分割了碳交易市场,交易量并未呈现规模性。截至2016年上半年,三个完整履约期共交易6758万吨,交易金额23.25亿元,与欧盟等国家存在差距。
2 `1 l# l6 }' X" M' t; Q! _$ U, |; g7 w+ q
梅德文指出,2017年将7个交易点统一后,实行强制排放和交易,中国将会成为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场。据测算,未来我国碳市场的年交易量大约将达到30亿至40亿吨。而作为一个大市场,碳交易价格不宜过低,必须体现其稀缺性。按照国家统一部署,2017年我国将统一启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除了现货市场,若还能发展期货市场,全国碳市场规模最高或将达4000亿元。
1 x  V2 D0 h# a! ?$ ]
" ?/ t+ h0 m. P; W( U* r8 i碳资产管理迎来高峰期
* }6 Z$ ]5 z* x. ^1 k2 c9 m1 h9 Z6 I8 ]  }! S) y
如今,中国正迎来绿色金融发展的黄金时期。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指出,中国在构建和完善自身绿色金融体系的同时,积极参与全球绿色金融规则制定,为全球经济实现绿色低碳发展贡献“中国智慧”。设立绿色发展基金,通过央行再贷款支持,发展碳交易市场和碳金融产品,发展绿色债券市场为中长期绿色项目提供新的融资渠道以及强化环境信息披露等是一系列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的举措。
/ w  i2 M/ |; h" }& r
7 `! ]/ P2 y$ d2 W0 S5 d" V碳交易作为一项“政府创造、市场运作”的制度安排,是解决温室气体排放等环境负外部性问题的重要手段。我国已经宣布在2017年启动全国碳交易市场,在此基础上的碳金融业务将有助于大幅提高市场的流动性和碳交易价格的有效性,并可为绿色企业提供一系列的融资工具。
" |: O: A! g2 b* T+ ^; b1 w$ s3 l+ n% a8 `" X
2005至2013年间,被碳交易机制覆盖的欧盟地区企业总减排量达到13%。碳交易和在此基础上的碳金融市场可以发挥很多方面的作用,比如抑制排放总量、为减排者提供融资、为碳市场参与者提供风险管理工具。1 D8 D# c  `$ q( S9 M

4 E, j8 X1 }* l2 }) o* A与此同时,由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支持发展各类碳金融产品。同时提出要“促进建立全国统一的碳排放市场”“有序发展碳远期、碳掉期、碳期权、碳租赁、碳资产证券化和碳基金等碳金融产品”“探索研究碳排放权期货交易”。这将鼓励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的参与,促进形成规模化交易的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活动。
9 u* K# y2 m: ^7 ^; Z& |
' b0 E  p: T6 K( L" r碳金融市场至少超千亿
: y$ L9 K6 J8 S3 `2 O8 e7 t( p
$ O9 H, ]5 f4 P, g4 U! v随着绿色金融体系构建加速,碳金融市场亦将迎来多重利好。前述《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发展各类碳金融产品,促进建立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有国际影响力的碳定价中心。有序发展碳远期、碳掉期、碳期权、碳租赁、碳债券、碳资产证券化和碳基金等碳金融产品和衍生工具,探索研究碳排放权期货交易。/ L/ J& y& Z: p5 F: v0 H

4 a" a  i( j/ D, }( @4 s对此,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分析称,我国已经宣布在2017年启动全国碳交易市场,在此基础上的碳金融业务将有助于大幅提高市场的流动性和碳交易价格的有效性,并可为绿色企业提供一系列的融资工具。
* E! Y2 K$ X, P. K1 V
" J* @# S/ U! b% ~% L$ {/ K6 n事实上,七省市碳交易试点正式开市以来,为了推进企业碳资产管理、活跃碳市场交易,各个试点碳市场分别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碳金融创新,推出了近20种碳金融产品,涵盖了除碳期货之外的交易工具、融资工具与支持工具等主要领域。而从带动力、需求度、风险度和发育度四个核心指标来看,推出碳期货、碳远期、碳债券及碳基金等碳金融产品的条件基本成熟。2017年后如果能够推出相关的碳金融交易工具,保守情景下交易规模能达到600-800亿元,中值4170-5560亿元;2020年后,保守情景下交易规模能达到1000-1200亿元,乐观情景下为37500-45000亿元。( D4 a/ e# q; ]4 x% D0 [1 \
梅德文进而指出,发展碳金融具有不可或缺的市场功能,诚如在减排总量控制、减排成本分担、减排价格发现、减排融资支持以及减排风险管理等方面都离不开碳金融市场,因此发展绿色金融,也需要同时发展碳金融。: y) n9 g: m* `

! }' B( g# X- l6 o2 c控煤炭、稳油气、增风光
. |1 k" Y1 p6 ~7 O$ p: Z+ r9 O: K% c4 t6 E/ X
显然,“中国要进行碳减排,除了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外,最直接的手段就是进行碳交易和征收碳税。”厦门大学能源经济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林伯强介绍说,任何一个国家承诺碳减排必然意味着要付出经济成本,否则《巴黎协定》也不需要全球各国进行讨论协商。具体而言,减排成本将体现在微观和宏观上——消费者的能源成本可能会上升,减排可能对GDP增长产生负面影响。7 g7 c5 o: T' {. h. p
无独有偶的是,在2016年3月发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中,也对碳排放进行了重点布局:坚持减缓与适应并重,主动控制碳排放,落实减排承诺,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深度参与全球气候治理,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贡献。其中,对燃煤机组全面实施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有效控制电力钢铁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碳排放,推动建设全国统一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完善碳排放标准体系。( }7 o8 Q  X/ P. s4 k

1 p) I% t4 G: G& Y7 h8月3日,全国碳市场能力建设(广东)中心揭牌,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蒋兆理表示,首批碳交易将纳入7000—8000家企业,今年10月发改委将启动全国碳市场配额分配,2017年一季度完成配额分配工作。这也意味着,全国碳交易市场有望在2017年下半年如期启动。
! g1 S9 r1 v4 K9 X, B" Z* A9 B4 W
, F8 k! W$ h$ H# T4 I在业界资深人士张晓博看来,一方面碳排放数据摸底需要专业的知识、人员,另一方面,由于各省份的产业结构有所不同,碳排放量也呈现较大差异,各地方进行测算比较困难。不仅如此,在经济不佳之下,大多数省份对于碳排放交易缺乏积极性,在执行上中央和地方存在博弈。“碳交易在碳价格和碳配额上有较大的调整空间,企业面临的减排压力也将不同。”林伯强认为,关键是应首先建立起来碳排放交易的机制,随后实行碳配额递减等手段完善碳交易机制。
  c% E( a- c6 W/ m) ]  D6 n  S5 X; [" S8 b/ ?

8 h1 D+ b' y- t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