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交易网——全球领先的碳市场中文门户网站

标题: 分析中国碳金融市场潜在发展障碍 [打印本页]

作者: 碳路者    时间: 2014-5-20 17:29
标题: 分析中国碳金融市场潜在发展障碍
话语权缺失障碍

中国碳交易的现状也是中国碳交易核心问题,即标准的话语权缺失。CDM机制交易过 程中的核心法律文件大量使用欧洲法律概念, 参与他们的交易,必须遵循他们的游戏规则, 毕竟他们是标准制定者。

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的碳金融要落后许 多。在《京都议定书》的框架下,发展中国家主要 通过CDM项目机制参与国际碳排放交易。中国 现在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排放权供应国之一, 但处于整个碳交易产业链的最低端。由于碳交 易的市场和标准都在国外,中国为全球碳市场创造的巨大减排量,被发达国家以低价购买 后,包装、开发成价格更高的金融产品在国外 进行交易。

对CDM和碳金融的认识尚不到位

CDM和“碳金融”是随着国际碳交易市 场的兴起而走入中国的,在中国传播的时间有 限,国内许多企业还没有认识到其中蕴藏着巨 大商机。同时,国内金融机构对“碳金融”的价 值、操作模式、项目开发、交易规则等尚不熟悉, 目前关注“碳金融”的除少数商业银行外,其他 金融机构鲜有涉及。

CDM 项目开发时间长、风险因素多

与一般的投资项目相比,CDM项目需要经历较为复杂的审批程序,这导致CDM项目开发周期比较长,并带来额外的交易成本。此外, 开发CDM项目涉及风险因素较多,主要有政策 风险、项目风险和CDM特有风险和周期风险 等。项目风险主要是工程建设风险,如项目是 否按期建成投产,资源能否按预期产生等。而 在项目可行性认定上,能效贷款较一般性贷款 也更为专业,银行人员的专业技术判断能力不足。

中介市场发育不完全

CDM机制项下的碳减排额是一种虚拟商 品,其交易规则十分严格,开发程序也比较复 杂,销售合同涉及境外客户,合同期限很长,非专业机构难以具备此类项目的开发和执行能 力。在国外,CDM项目的评估及排放权的购 买大多数是由中介机构完成,而中国本土的中 介机构尚处于起步阶段,难以开发或者消化大 量的项目。另外,也缺乏专业的技术咨询体系 来帮助金融机构分析、评估、规避项目风险和交 易风险。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催生的资金问题

从减排的角度看,中国市场存在巨大的需求,国内外也都有比较成熟的减排技术,当前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中国CDM项目正遇到越 来越大的阻力。眼下在哥本哈根争执不下的焦 点之一,就是发达国家是否应继续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来帮助其经济增长方式更清洁。 文件要求,发达国家到2010年至2012年期间, 总共提供300亿美元用于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 气候变化的影响。到2020年前,发达国家每年 筹集1000亿美元帮助发展中国家。而计划的每 年1000亿美元援助中,既有公共资金,也有私人资金。但即使通过重重审查获得CDM项目, 国内企业也有可能拿不到资金。金融危机后, 欧美国家一些从事CDM项目的投资公司出现 财务危机甚至破产,毁约也明显增多。






欢迎光临 碳交易网——全球领先的碳市场中文门户网站 (http://bbs.tanjiaoy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