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交易网——全球领先的碳市场中文门户网站
标题:
发展绿色金融的必要性!
[打印本页]
作者:
低碳先行者567
时间:
2017-7-26 13:13
标题:
发展绿色金融的必要性!
生态环境恶化、气候变暖、能源资源枯竭正成为全球面临的巨大挑战。中国经济经历了
30
多年的高速增长,所面临的环境与资源约束亦日益突出,以资源消耗和高环境成本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目前,决策层已明确将
“
绿色化
”
列为我国经济转型的主要目标之一,
绿色金融
将是支持经济绿色化转型的一个重要力量,
新盛唐集团
为大家详细解读绿色金融的重要性,希望大家可以参考。
[attach]179[/attach]
一、发展绿色金融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关于污染的严峻性,笔者曾在《PM2.5减排的经济政策》一书中有过详细的阐述。图1是书中的一张图,比较了世界部分大城市在2013年PM2.5平均的数值。
图1显示中国PM2.5浓度最高的城市是石家庄,指数有150多,指数比较高的城市有西安、北京,指数比较低的国内城市主要在南方。但是,中国绝大部分城市PM2.5 数值都超过WHO(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第二阶段标准,也就是25。而国际上一些大城市,基本上在西方国家,它们的PM2.5水平都在10~20之间。北大的陈玉宇教授和清华的李宏彬教授曾经做过数量分析,他们的结论是淮河以北居民因为燃煤导致的空气污染而使人均寿命缩短5.5年。除了空气污染以外,中国还有非常严重的水污染和土壤污染。根据环保部的统计,我国75%的水源污染超标,19.4%的耕地污染超标。十年前环保总局和统计局发布《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估计环境污染退化成本占当年全国GDP的3.05%,而2013年清华大学和亚行的估算数字表明,仅仅是空气污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就占到当年GDP的3.8%,这还没有包括水污染和土壤污染。
造成这么严重的污染的原因是什么?从环境的角度来说,和污染的末端治理有关系,但从经济学角度来讲,关键的原因是我国污染型的经济结构,其中包括了污染型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交通运输结构。举几个例子:第一,我国重工业占比在主要经济体国家当中是最高的,而重工业单位产出所产生的空气污染是服务业的9倍;第二,我国常规煤炭占能源消费的比例是三分之二,清洁能源只占13%,这个比例比发达国家的清洁能源的占比要低很多,给定同样的当量,燃煤产生的空气污染是清洁能源的10倍;第三,我国城市地铁出行的比例只有7%,而发达国家大城市地铁出行比例高达70%,给定同样的运输量,私家车产生的污染是地铁的10倍。
显而易见,只要改变了污染型的经济结构,环境就会比现在好很多。污染型经济结构的形成与投资方式和激励机制有关。由于过去污染型的项目比较赚钱,所以吸引了大量资金进入。同样的原因,
绿色产业
还不太赚钱,目前还不能吸引足够的社会资本进行投资。
多项研究估计,为实现绿色经济发展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绿色产业在“十三五”期间每年需要3到4万亿的绿色投资,包括在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有显著环境效益的领域的投资。但是由于我国财政能力有限,预计在未来全部绿色投资中政府出资只能占到10%~15%,其余85%以上必需要社会资本来进行投资。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建立一个
绿色金融体系
的主要原因。我们要通过金融体系的绿色化来动员和激励大量的社会资金来进入绿色产业。
2015年9月份,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首次明确提出,要建立我国的绿色金融体系。2016年8月31日,人民银行牵头的七部委共同发布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共35条,其中有许多非常具体的、可操作的政策,包括七个部委提供的一些对绿色项目的激励机制。
[attach]180[/attach]
二、关于地方政府推动绿色金融的若干问题
绿色金融的发展,不光要靠中央的政策指引和金融机构的积极参与,也要靠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动。关于地方政府如何推动绿色经济和绿色金融发展,本文提出几点看法:
1、通过改革弱化地方政府单纯追求GDP的观念
中央考核地方官员业绩、省级政府考核市县级主要官员业绩并决定其晋升时,不应继续以GDP作为主要评价指标,而应该重点看当地的就业稳定和环境改善等老百姓最关心的指标。应该研究编制地方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定期公布,作为评价地方政府“环境表现”的指标之一。那些虽然能把GDP速度搞得很高,但使得自然资源“净资产”不断下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地方政府官员不应该得到提拔。
2、地方政府在编制经济发展规划时,应该以改善环境质量作为硬性的约束条件
目前,一些地方在编制发展规划时,主要以保证GDP增速作为目标,来挑选他们认为的战略产业、重点产业、支柱产业。但是,这其中的许多产业仍然是污染型的,或者没有明显改善环境的效果。笔者认为,要按环境可持续原则编制发展规划。首先必须要确定未来(如五年、十年后)大气质量、水质、土壤质量的改善幅度,单位GDP能耗、水耗的降幅,以及碳排放总量的降幅。要根据这些要求,明确哪些高污染、高排放的行业不得纳入规划,哪些有明显的节能减排效益的项目应该重点支持,多少百分比的新建筑物必须达到绿色建筑标准等。换句话说,实现改善环境的目标必须成为经济发展规划的起点,而不是在建设了大量污染性项目之后再进行事后“治理”。要做到这一点,当务之急是在编制发展规划时,要有专家帮助量化各类产业和主要项目的环境成本和效益。以凭感觉、“拍脑袋”的方式来编制规划是无法实现环境效益的。
3、要充分尊重市场机制,让有限的财政资金尽可能调动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绿色产业
要科学设计绿色担保、贴息等激励机制,适当地提高一些绿色项目的回报率(不需要提高太多,只要起到能吸引社会资本的效果即可),以撬动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融资。地方可设立绿色基金,政府出一些钱,目的是争取撬动几倍、十几倍的社会资本跟投。政府出资建立的绿色担保机构、绿色发展基金一定要按市场规则运行,不能是因为“我出钱,我就派我的官员来管。”事实证明,派不懂金融的政府官员来管理金融机构和投资基金,基本都在浪费国家资金,这些机构也维持不了太久。
欢迎光临 碳交易网——全球领先的碳市场中文门户网站 (http://bbs.tanjiaoy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