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交易网——全球领先的碳市场中文门户网站

标题: 全国统一碳市场将覆盖万家企业 [打印本页]

作者: tanjiaoyicom    时间: 2016-2-25 02:24
标题: 全国统一碳市场将覆盖万家企业
23日,记者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网站获悉,我国将尽快出台《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及配套实施细则,建立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制度。2 S* L7 T5 z' t; V! Y7 e! W
" Z% e' R) B( Q# u$ C+ C# ~5 w2 @( x# a
与此同时,还将在全面总结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经验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建立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及交易制度,开展碳排放配额预分配工作,加强市场监管,确保2017年启动运行全国碳市场。! P( ]3 n, |/ J2 n. I
( b( C& [- ]: d
2015年12月联合国气候大会召开前,中国明确提出计划于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届时将覆盖1万家企业,覆盖31个省市区的6个工业部门(电力、钢铁、水泥、化工、有色、石化),并将覆盖每年约40-45亿吨的碳排放,占全国碳排放量的近50%,中国的碳市场将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碳交易市场。
8 h% D; u! Q, T3 v+ m8 ~
8 k3 u* ^% @2 E" D7 Z3 H北京理工大学《“十三五”碳排放权交易对工业部门减排成本的影响》估算,2017年引入全国碳排放交易后,在“十三五”后期(2017年-2020年)带来的碳减排成本节约效应可以达到年均约1500亿元,占同期碳减排机会成本的比重约为35%-40%;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为工业部门带来的额外减排量可以达到年均2.8-3.2亿吨二氧化碳,占同期工业碳减排量的比重约为6%-8%。5 P7 L0 _2 S, b, u+ u

# D6 }' p3 N3 _6 B- n% D“目前有关部门正在设计全国统一碳市场机制,制定《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及配套实施细则,有两个思路,一种是把某些试点地区的好的经验完善后作为范本推开,另一种就是全面总结试点经验,重新制定出一套规则。”此前,有知情人士对《经济参考报》记者透露。4 y4 {* W1 ?( z& I1 K: K9 ]) c
0 N5 {8 y- @6 @3 q
根据发改委透露的信息,除了之前提到的碳交易市场建设之外,下一步我国还将在强化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目标落实、持续引导全球气候治理规则制定、发挥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作用、全面深化低碳试点示范等六方面进行工作部署。
) j0 Y5 ^4 Y% g# m5 @! T
, K/ @3 t3 H9 M0 F% }7 W5 z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副教授王科表示,我国工业部门近年来碳减排压力略有降低,但主要原因并非工业部门减排潜力上升或减排难度降低,而是由于今年部分高耗能和高排放部门产出增速放缓。
; ~  G) b3 I2 S" E6 h
  G# T$ r) C9 k, n4 E《经济参考报》记者在调研采访时发现,当前试点碳市场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工业企业节能减碳的意愿和碳资产管理的意识较为薄弱,有些甚至不太了解。在他们看来,在当前的排放要求下,碳交易的必要性不大,而且也没多大的经济效益。不少企业参与碳交易的目的和动机停留在合规、履约的初级层面,对碳资产的经营管理不够重视,甚至将碳交易视为企业发展的桎梏。
- e) u% D( Y1 l" U' R7 v: `: l' P6 ]2 k2 o" S, Q& U
王科认为,未来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的建立应注重处理好几个平衡问题,首先是实现减排政策目标与活跃市场交易的平衡,碳交易不应为交易而交易,交易的种类和流动性应该适度,应以低成本有效实现全社会碳减排目标为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与此同时,应实现区域和行业发展水平与减排责任的平衡,在配额分配方面,应综合考虑区域、行业分布及其碳减排任务承受能力。其次,全国统一碳市场建立初期,碳排放配额分配应以无偿分配和有偿分配相结合、无偿分配为主的形式开展,随着碳市场发展成熟程度的提高,应尽快过渡到无偿分配和有偿分配相结合、有偿分配为主的方式。此外,根据经济形势和企业产量开展事后配额动态调整,采用基准线法,在产量增加时对增长部分给予一定程度的配额补给,在产量下降时对减产部分进行配额回收。最后,应注意排放配额交易与核证自愿减排量交易的平衡。( G* W2 F9 H6 C0 \8 k/ x' o
9 z- ^1 y! {* {& \6 ]
来源:经济参考报: N7 v; s% V2 m( b) G( c$ h

9 v) I( [. }6 y  A




欢迎光临 碳交易网——全球领先的碳市场中文门户网站 (http://bbs.tanjiaoy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