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交易网——全球领先的碳市场中文门户网站

标题: 2016年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统一 千亿级碳市将启 [打印本页]

作者: tanjiaoyicom    时间: 2015-8-11 13:00
标题: 2016年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统一 千亿级碳市将启
碳市场建设自启动以来就备受关注,并被寄予了厚望。2013年6月18日,国内首个碳排放权交易平台在深圳启动,标志着中国碳市场建设迈出了关键性一步。此后,北京、天津、上海、、广东、湖北、重庆等省市先后启动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
/ c, y* I3 G( t
& s; R; J9 u( ^7 W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两年多来,市场在碳排放资源配置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在激励企业有效控制自身碳排放的同时,对试点省市完成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起到了积极作用。* H8 x* T/ B: F, x

( E1 ]0 C* K- o' L! i近日,上海、北京、深圳、广东、湖北、重庆等试点碳市场先后完成2014年度碳排放权的履约工作。其中,首钢旗下7家重点排放单位和4家报告单位全面完成2014年度碳排放报告报送及履约工作,并通过出售富余碳排放权配额创收840.8万元。% N5 z) `3 E; F. D% f( x* Y+ Y
1 f7 K  J  g6 e; d- u" s
据悉,纳入7个试点碳交易平台的排放企业和单位共有1900多家,分配的碳排放配额总量合计约12亿吨。截至今年6月26日,上述试点碳市场累计成交二氧化碳约2509万吨,总金额约8.3亿元人民币。4 u$ ], z1 B; `& O/ h
' N: V) D) h. `0 ^2 o9 u  S% ~
) t0 g$ [! M! _, }
“碳交易全国统一市场呼之欲出、前景可期。”专家指出,尽管中国碳交易市场起步相对较晚,但以7大碳交易试点为核心的“国家队”正跑步入场。当前,中国正面临着巨大的节能减排任务,碳市场的建立恰恰能为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提供一个低成本、高效能的市场化机制。
& c* p) a2 g: i7 z7 @3 U* A; p0 c* |, T% Q3 y% g
以试点城市深圳为例,自碳市场启动以来,当地控排企业在参与碳交易方面已表现出相当的成熟度。) `$ [, ]5 _9 M9 v

3 N# G0 v! b; a; N; A“以往节能减排目标是从中央到地方逐级传递,而现在已成为企业自发自觉的选择,因为碳排放管理已经与企业的盈利、投资、现金流直接挂上了钩。”在深圳排放权交易所代总裁葛兴安看来,全国碳市场的启动,将极大地提振碳市场参与方的信心。
( U; Z) F* G' Q) W$ G# k! ]  |" L$ q6 ^2 D! }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还将制定碳排放权交易总量设定和配额分配方案,制定出台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报告标准,推进出台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研究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积极开展碳交易相关宣传和人才培训,为实施全国性的碳排放交易奠定基础。
- v  Z) ?5 i2 w' y( K. }
1 h9 r% g2 I5 B8 C0 d, J按照总体设计、分步实施的原则,全国碳排放市场建设将分以下三个阶段进行。4 |: W4 A  \- u0 [3 U1 ?% A- O1 ^

) {8 _5 S2 q: f$ I2 v从现在至2016年底为准备阶段,总体目标是完成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基础建设工作,具备启动交易的条件。其中,一个主要任务是争取国务院《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的出台,同时出台相关配套细则和技术标准,以及所有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方法和标准,研究确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及配额分配方法和标准,完善注册登记系统等。
" l& x# f% b6 |3 \/ a$ [: V9 a& V7 I: K
从2017年至2020年为运行完善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出台的各项政策法规,逐步将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范围,做好配额的初始分配,调整和完善交易制度,实现市场稳定运行。0 m4 Q* Y! l% t- T8 H. J, Y8 }$ Z

) ~/ @8 J% S/ x# D# x9 `; _2 [2020年以后进入稳定深化阶段。按照规划,这一阶段将通过增加交易产品、发展多元化交易模式等,逐步形成运行稳定、健康活跃的交易市场。此外,通过进一步提升市场容量和活跃程度,探索与国际上其他碳市场进行连接的可行性,将成为中国碳市场迈向国际化的关键时期。
3 S( Q3 N5 F  k
4 D9 L% {; r7 J& d  F碳市场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减排而非交易,但是只有活跃的交易、充足的流动性才能发现公允的价格,才能实现减排成本的最小化。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碳市场的存在或许并不只是一个刚性的约束,它或将也是个机遇:未来,节能减碳能力也将是企业新竞争力的重要来源。
0 l( ]1 U% ~5 W& t& q0 Q8 `; c$ o3 F1 u: U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b% {/ m; D* b( W" P* d

0 P4 r) R8 K' l: z4 Z  V, ?8 m6 ~0 g
4 i/ e, B* s- S' Z8 r( Z: c




欢迎光临 碳交易网——全球领先的碳市场中文门户网站 (http://bbs.tanjiaoy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