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交易网——全球领先的碳市场中文门户网站

标题: 碳交易配额难题待解 清洁能源成节能减排重头戏 [打印本页]

作者: tanjiaoyicom    时间: 2015-7-21 18:05
标题: 碳交易配额难题待解 清洁能源成节能减排重头戏
中国向联合国提交了文件《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以下简称《自主贡献》),提出了节能减碳的行动目标和措施。按照规划,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
& j1 D! H! b  Z3 ^6 m9 `
" J( D9 e, s( h+ E/ J9 y- i据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解振华的解读,要实现《自主贡献》中的减排目标,中国预计需要在节能、新能源等方面的投资高达41万亿元。4 x/ d/ U* ]2 K2 W" o
“相对此前,中国本次公布减排目标要求更高。”华北电力大学教授曾鸣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大规模的碳减排公布,将会对中国正在拟定的能源“十三五”规划产生影响,如何实施电能替代、提高清洁能源发电等都需要重新考量并提上日程。1 i8 V* l# s8 ~( q) ?
4 N& q5 J# a" m
清洁能源是发展重头戏  B! ?1 m. O- S' U, i3 {  [

$ P7 j0 W0 H7 L/ b; Q2014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高达42.6亿吨标煤,约占全球的四分之一,其中煤炭消费占到了全球的一半以上。在这一背景下,在本次《自主贡献》中,提出了中国在碳减排上提出了中远期行动目标。( w0 n, ^& z7 g: r. ?4 ]
“在现在的技术水平下,如果寄希望于通过碳补集、封存这样的先进技术实现减排目标,是不现实的。”曾鸣告诉记者,中短期来看,中国仍需要对能源消费方式和结构进行调整,这是中国碳减排的主要手段,即集中燃煤发电代替分散用煤、降低煤炭的消费比重、进一步发展风电、光伏和核电等新能源。
- R. s2 Y6 U/ K% Q  w" O
  o, w- S2 Z  ]( P* L! \  C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则认为,如果非化石能源消费比例达到20%,意味着今后16年,非化石能源比例要提高8.8%,净增加非化石能源8亿吨,每年可少排放20亿吨二氧化碳。
# ~/ b, C$ @; R6 J6 v% X6 X- j
/ P. R( S- u$ a5 B- `现阶段,中国正在制定能源“十三五”规划。据了解,目前各省份已经基本完成了各地区的规划初稿,2015年9月底将形成全国规划初稿。
2 d6 T  v; g4 G# Z+ U$ @& Q9 c, T- [, ~
“对新能源行业肯定是一个促进作用。”曾鸣认为,《自主贡献》的公布,也影响下一步“十三五”规划中新能源在建设、消纳等方面的内容。, O0 N2 K& M" C/ H
2 y' G0 h- K; T8 U+ J
据李俊峰的测算,仅在扩大非化石能源上,中国就需要在2016年~2030年新增核电装机1亿千瓦、水电装机1.5亿千瓦,光伏装机3亿千瓦、风电装机4亿千瓦,形成4万亿千瓦时的非化石能源前发电量,相当于美国当年的总发电量。解振华表示,要实现2030年的减排目标,以2010年的价格来算,中国在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发展新能源上,需要的投资大约为41万亿元。1 P/ ~3 k. ]9 M' y' J% d
9 i( ]- E5 G1 S* p' g% c. m: M
碳交易配额留难题' u. Y' D' C3 \: q- Y

3 g& h" g0 g' w* E# ^3 f: X7 _- O完善碳交易机制也是实现碳减排一项重要手段。在《自主贡献》中的实现措施上,中国也提出将推进碳交易市场建设。
/ c( x. }3 A4 `9 R2 i6 P  n7 c" V$ A( j5 W: W
2013年以来,中国先后在深圳、上海、北京、广东、天津、湖北、重庆7省市实施碳排放交易试点。7个试点的碳排放配额总量达到约12亿吨,控排企业约纳入2000余家,成为继欧盟之后的第二大碳交易体系。$ C$ R" \$ ~% z, G
* I- c3 r- E8 f; ]
同时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也在酝酿之中,现在正处于准备阶段。按照国家的规划,2016年年底,统一碳市场将建成并进入试运营。! y5 h2 L1 j( {. S# G
* X1 _7 P& D$ V/ u& l* N
“现在碳排放交易还多处于行政命令,企业的自主性并不强,7家试点交易所的交易规模也很小。”广州一家碳资产管理公司市场部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全国有40多家环境类交易所,除了已经进行的7个试点外,还都没有运营碳排放权交易。
" _& p& p7 h, j/ g) S
3 J7 l! h2 d, j4 P; C“现在的碳排放交易有点‘过家家’的意思。”中国碳排放交易网分析师张晓博告诉记者,碳交易机制的核心是配额多的可以去交易平台上卖,不够的需要买。但问题在于,不少地方普遍都是免费发放配额,而且超额发放,企业拿到的配额都较多,以前的配额普遍“消耗”不出去,导致配额流动不起来。
  x; Q& L6 C9 O- b
: _6 G$ [. b8 V, g! M) E; v据了解,今年有钢铁企业以企业经营困难为由,向中钢协反应碳排放配额不够,并寻求地方政府的支持。最终的结果是,当地的钢铁企业都获得了超额的碳配额。; t7 I5 H; w. X

4 Q( a/ J0 ~$ u1 \$ Y0 Y有业内人士认为,因为碳配额不允许跨区交易,试点的地区最难整合。以广州为例,企业需要花钱去买3%的碳排放配额,剩余的97%为无偿配额,配额发放较为宽松。而北京的配额都为免费发放,较为紧张。这也导致两个交易所的碳配额价格出现不同的走势:北京的碳配额价格维持在50元/吨,但广州的价格已经从开市的60元/吨,下降至现在的20元/吨。7 w4 E& ^$ }. G+ u1 x% }5 [! ~( |

9 r  W1 h* R, W9 g0 i  A% l“对于全国碳交易市场而言,大家最为关心的就是配额发放如何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保证公正公平,又能实现碳减排的目标。”
3 Q5 ]7 F. C0 I9 G/ F( r; f7 ^( q1 d- ^
据统计,现在进行的7个试点配额发放的标准亦不同,有“历时法”和“行业先进值法”。国家统一碳交易平台的配额总量和发放的标准,这些“顶层设计”怎样制定、以及如何通过法律制度来保障实施,仍将是后期行业关注的焦点。
8 M/ L7 ^# c3 v5 H3 i2 C8 D! Y, z  L; f, ]; F8 v
地方及企业减排压力大" y! {, X% g0 g( O
6 Z( b; F0 y/ z; y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北京市召开过一个碳排放交易动员大会,召集北京多家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前来参会。会议开了没多久,下面听会的人就走了一半。  [; F7 F% q1 D. K; H
3 X! i" w% f$ @
“企业对参与碳减排的积极性并不高,而且很多企业认为与自身的关系不大。”一位参会的人士记者。
, N% U* y" a' x
4 u% ?5 K- D' L. X; ^" g陕西省发改委应对气候处一位官员告诉记者,近年来陕西省已经组织了多场关于碳排放交易的培训会议,要求企业进行碳排放交易的重要性,并让企业开始计算减排的潜力和可能带来的成本。但目前,陕西还没有开展碳交易的业务。1 z$ R! X6 \7 Y, m- p6 V
! s! \0 V; S& C8 k2 |2 r* ?6 o" q! W
“还是根据国家的统一部署来行动,现在主要还是研究学习。”上述官员亦透露,未进行碳排放试点的省份碳交易,都可能都会放到国家统一的平台上进行。6 m3 y2 ]7 S* {" k+ ^
' }. q5 h$ \6 `! p6 p2 ~  j7 _
值得一提的是,在现在中国经济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地方政府也面临着经济增长和环境治理的双重压力。这也让中国的碳减排正陷入一个 “两难”尴尬境遇。
6 I, e: J9 N0 p& S/ X! @; ?# H: e# n0 F% k2 s2 A
此前,业内也多次建议开征碳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按照国家财政部研究所的报告,中国将在2019年左右征求低水平碳税。( r8 ~+ l  j1 T% I* o( _0 A
9 Y. _+ _( b: n/ s
“企业经营发展消耗自然环境,理应征收碳税。”张晓博认为,碳税直接增加企业的减排成本,企业变得很被动,但现在经济形势还不允许征收,所以现在市场都在“博弈”。- Y+ R6 Q4 E6 }' I& o: z, e

3 r6 H, d, s. P* Z+ V" [




欢迎光临 碳交易网——全球领先的碳市场中文门户网站 (http://bbs.tanjiaoy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